文章详情

聚酰亚胺(PI)膜 | 产业链及前景

日期:2025-05-01 11:16
浏览次数:67
摘要:聚酰亚胺(PI)膜 | 产业链及前景

聚酰亚胺(PI)膜 | 产业链及前景


需要增透减反技术可以联系我们上海工厂18917106313

上海卷柔新技术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2005年成立在上海闵行零号湾创业园区,专业的光电镀膜公司,技术背景依托中国科学院,卷柔产品主要涉及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研发和加工;光学透镜、反射镜、棱镜,平板显示,安防监控等光学镀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上等的产品和服务。

近来,各国都在将PI的研究、开发及利用列入21世纪化工新材料的发展重点之一。聚酰亚胺,因其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都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PI行业背景



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耐高温高分子材料,在特种工程塑料领域被列为重点发展材料之一,产品形态包括薄膜、浆料、树脂、纤维、泡沫、复合材料等。PI材料起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次科学发展,目前在航空航天、电气绝缘、生物医学、微电子、精密机械等高新技术领域均得到广泛使用。
图片
图片
作为先进复合材料基体,PI是目前特种工程塑料中耐热性*好的品种之一,能够长期在-269℃到400℃范围内使用不变形,在加工性能、机械性能、绝缘性能、阻燃性能、耐化学腐蚀性等诸多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有希望的工程塑料之一”,被列入“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材料。突出的介电性能与抗辐射性能,使其成为当前微电子信息领域中*好的封装和涂覆材料之一。
PI材料国内产业链呈现“重应用、轻材料”格局:下游应用成熟,市场规模庞大;中游浆料和薄膜**产品基本靠进口;上游单体行业基础单体供应充沛,特殊功能单体短缺。国内已实现热控级和电工级PI膜等低端产品的大规模生产,在传统的电机领域、车轨交通领域使用的电工级绝缘胶带以及热控膜可实现国产化,但高性能电子级PI薄膜等产品仍依赖进口,美国杜邦、日本宇部兴产、日本钟渊化学和韩国SKPI等企业占据了全球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由于PI产业链各个环节需要紧密合作,共同研发,不断磨合,共同完成从单体、浆料、薄膜到终端产品的小试、中试、小批量量产、量产线,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因此终端用户早期只能选择成熟稳定的日韩薄膜和浆料,但成本极高,迫切需要上中游产业链的国产化。




PI供应链


图片
图片
1.上游
二元酐PMDA、二元胺ODA以及其他原材料。上游部分特种PI单体已实现国产化,PI薄膜的原材料为PI单体和PI浆料。PI单体包括二酐单体和二胺单体。
2.中游
PI薄膜性能优越,下游应用领域广泛。聚酰亚胺的产品形态包括薄膜、泡沫、纤维、光敏型聚酰亚胺与聚酰亚胺基复合材料等,其中PI薄膜是聚酰亚胺产业*重要的产品形态。PI薄膜的制造需经过树脂聚合、流涎铸片、定向拉伸亚胺化和后处理等生产工序。
各类别PI薄膜应用:热控PI薄膜(高导热石墨膜前驱体PI薄膜)、电子PI薄膜(电子基材用PI薄膜、电子印刷用PI薄膜)、电工PI薄膜(耐电晕PI薄膜、C级电工PI薄膜)、航空PI薄膜(聚酰亚胺复合铝箔MAM)。
3.下游
FCCL的板材膜常见的有聚酰亚胺膜(PI)、聚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液晶显示屏高聚物(LCP)等高分子材料塑料薄膜。
FPC即柔性PCB,简称软板,FPC主要原材料包括挠性覆铜板(FCCL)、覆盖膜、元器件、屏蔽膜、胶纸、钢片、电镀添加剂、干膜等八大类,其中挠性覆铜板(FCCL)是生产FPC*重要的基材,FPC的所有加工工序均是在FCCL上完成的。全球FCCL产能主要集中在日本、中国大陆、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其中中国大陆位列第三。FPC是以聚酰亚胺(PI)或聚酯(PET)薄膜为基材制成的可挠性PCB,与传统PCB硬板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可折叠弯曲、可三维布线等显著优势,更符合下游电子行业智能化、便携化、轻薄化趋势要求,可广泛应用于航天、**、移动通讯、笔记本电脑、计算机、数字相机等领域或产品上,是近年来PCB行业各细分产品中增速*快的品类。
图片
图片


PI发展趋势


图片
图片
PI发展趋势进入壁垒,由于产能技术壁垒较高,**PI膜主要技术壁垒在于设备工艺和人才。
1、设备定制周期较长。核心设备采购主要来自海外,采购周期约18-24个月,这就对厂商的技术和市场有足够的预判能力,否则不敢贸然下订单采购。
2、工艺难度大、定制化程度高。PI膜本身制备难度较大,特别是亚胺化工艺能否突破化学法是普遍难题。并且对不同的行业和客户,PI薄膜的相关参数和工艺都不一样,需要通过反复调试和技术攻关才有望获得稳定量产。PI膜下游**市场电子、通信、轨交等对产品质量极为苛刻,不能保证稳定量产则难以获得客户认可。
3、技术人才稀缺。具备PI膜生产能力的研发和车间操作人员需要较高的理论水平和长期的研发实践,难以速成。因此,对任何PI膜厂商,核心研发团队均受到高度重视。




PI国家政策

图片

国家政策持续支持PI薄膜行业发展,为国产高性能PI行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产替代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例如,《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19年版)》、《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1年版)》、《“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等重点专项2022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进一步将柔性显示用PI列为新型显示与战略性电子材料的重点专项和关键技术。
在核心技术自主化、关键材料国产化的背景下,本行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关于我们

上海卷柔新技术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2005年成立在上海闵行零号湾创业园区,专业的光电镀膜公司,技术背景依托中国科学院,卷柔产品主要涉及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研发和加工;光学透镜、反射镜、棱镜,平板显示,安防监控等光学镀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上等的产品和服务。

    采用德国薄膜制备工艺,形成了一套具有严格工艺标准的闭环式流程技术制备体系,能够制备各种超高性能光学薄膜,包括红外薄膜、增透膜,ARcoating,激光薄膜、特种薄膜、紫外薄膜、x射线薄膜,应用领域涉及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美容、医用激光器、光学科研,红外制导、面部识别、VR/AR应用,博物馆,低反射橱窗玻璃,画框,工业灯具照明,广告机,点餐机,电子白板,安防监控等。
    卷柔新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生产线【sol-gel溶胶凝胶法镀膜线】,这条生产线能够生产全球先进的减反射玻璃。镀膜版面可达到2440*3660mm,玻璃厚度从0.3mm到12mm都可以,另外针对PC,PMMA方面的增透膜也具有量产生产能力。ARcoating减反膜基本接近无色,色彩还原性好,并且可以避免了磁控溅射的缺点,镀完增透膜后玻璃可以做热弯处理和钢化处理以及DIP打印处理。这个难度和具有很好的应用性,新意突出,实用性突出,湿法镀膜在价格方面也均优于真空磁控的干法。


  卷柔减反射(AR)玻璃的特点:高透,膜层无色,膜硬度高,抗老化性强(耐候性强于玻璃),玻璃长期使用存放不发霉,且有一定的自洁效果.AR增透减反膜玻璃产品广泛应用于**文博展示、低反射幕墙、广告机玻璃、节能灯具盖板玻璃、液晶显示器保护玻璃等多行业。
    我们的愿景:卷柔让光学更具价值!
    我们的使命:有光的地方就有卷柔新技术!
    我们的目标:以高质量的产品,优惠的价格,贴心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良的解决方案。
    上海卷柔科技以现代镀膜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镀膜设备、镀膜加工、光学镀膜产品服务于客户,努力为客户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为中国的民族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