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本土偏光片用离型膜的国产替代之路

日期:2025-04-30 21:06
浏览次数:106
摘要:本土偏光片用离型膜的国产替代之路

本土偏光片用离型膜的国产替代之路


需要增透减反技术可以联系我们上海工厂18917106313

上海卷柔新技术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2005年成立在上海闵行零号湾创业园区,专业的光电镀膜公司,技术背景依托中国科学院,卷柔产品主要涉及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研发和加工;光学透镜、反射镜、棱镜,平板显示,安防监控等光学镀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上等的产品和服务。

离型膜是一种表面具有分离性功能性薄膜,其主要由基材、底胶和离型剂组成。离型膜是胶粘材料的“反作用”材料,用于实现材料间稳定剥离。
2023年,中国偏光片离型膜市场规模约为12.92亿元,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7.69亿元,年均增长率为6.48%。离型膜主要生产企业有三菱化学、东丽、琳得科、藤森、日东,目前中国偏光片离型膜市场中三菱化学和东丽所占份额超90%。根据势银(TrendBank)调研分析表明,偏光片离型膜国产化从原料、设备、技术、**、产品以及应用多个方面均面临挑战。
·关键基础原料依赖进口,国内本土企业还在布局阶段
PET基膜是偏光片离型膜的上游关键原料,国外多家PET生产企业虽实现量产,但是国内偏光片离型膜企业较难从外企购买到符合需求的基膜。另外,由于PET基膜对晶点、配向角、瑕疵有较高的要求,其生产难度大。目前,国内本土企业正在积极布局中,通过自研基膜,控制核心原材料。以下是2023年至今本土企业新增基膜生产线项目。(不完全统计)

图片

来源:势银膜链整理

·精密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资金壁垒高
据势银膜链了解,进口超宽幅精密徒步设备价值2000多万一台,分切机价值200多万,整套生产线设备价值上亿。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投资成本过高,风险与进入壁垒过高。

图片

来源:势银膜链整理

·国外企业掌握先进技术,技术壁垒高
对于偏光片用离型膜来说,国内生产技术在多方面都与******存在差距,主要在残胶要求、高温、高湿、透光率要求、胶面外观、平整度要求等方面,需要国内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研发与生产管理能力。
目前本土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与**申请速度,逐渐缩小与国外企业的关键技术**数量。

图片

来源:势银膜链整理

国产化偏光片用离型膜的难点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另外如人才积累、规模生产能力、下游验证门槛等因素同样是本土企业必定面临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土企业在技术积累与出货数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本土企业要把握国家利好政策与显示行业技术趋势,加强上下游企业联合,通过内生外延打破垄断,多元化进行产品布局。(文章来源:势银膜链)


关于我们

上海卷柔新技术光电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研发生产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高科技企业,公司2005年成立在上海闵行零号湾创业园区,专业的光电镀膜公司,技术背景依托中国科学院,卷柔产品主要涉及光学仪器及其零配件的研发和加工;光学透镜、反射镜、棱镜,平板显示,安防监控等光学镀膜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为全球客户提供上等的产品和服务。

    采用德国薄膜制备工艺,形成了一套具有严格工艺标准的闭环式流程技术制备体系,能够制备各种超高性能光学薄膜,包括红外薄膜、增透膜,ARcoating,激光薄膜、特种薄膜、紫外薄膜、x射线薄膜,应用领域涉及激光切割、激光焊接、激光美容、医用激光器、光学科研,红外制导、面部识别、VR/AR应用,博物馆,低反射橱窗玻璃,画框,工业灯具照明,广告机,点餐机,电子白板,安防监控等。
    卷柔新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生产线【sol-gel溶胶凝胶法镀膜线】,这条生产线能够生产全球先进的减反射玻璃。镀膜版面可达到2440*3660mm,玻璃厚度从0.3mm到12mm都可以,另外针对PC,PMMA方面的增透膜也具有量产生产能力。ARcoating减反膜基本接近无色,色彩还原性好,并且可以避免了磁控溅射的缺点,镀完增透膜后玻璃可以做热弯处理和钢化处理以及DIP打印处理。这个难度和具有很好的应用性,新意突出,实用性突出,湿法镀膜在价格方面也均优于真空磁控的干法。


  卷柔减反射(AR)玻璃的特点:高透,膜层无色,膜硬度高,抗老化性强(耐候性强于玻璃),玻璃长期使用存放不发霉,且有一定的自洁效果.AR增透减反膜玻璃产品广泛应用于**文博展示、低反射幕墙、广告机玻璃、节能灯具盖板玻璃、液晶显示器保护玻璃等多行业。
    我们的愿景:卷柔让光学更具价值!
    我们的使命:有光的地方就有卷柔新技术!
    我们的目标:以高质量的产品,优惠的价格,贴心的服务,为客户提供优良的解决方案。
    上海卷柔科技以现代镀膜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通过镀膜设备、镀膜加工、光学镀膜产品服务于客户,努力为客户创造新的利润空间和竞争优势,为中国的民族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