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溶胶凝胶法
什么是溶胶凝胶法
	
		 
	
		
	
		
	
科普目录
		
	
一、溶胶凝胶技术简介及发展
		
	
二、在制备纳米粉体中的应用
		
	
三、在制备纳米薄膜中的应用
		
	
四、在制备纳米结构纤维材料中的应用
		
	
五、总结及展望
		
	
1
目录一
溶胶凝胶技术简介及发展
		
	
溶胶(Sol)
又称胶体溶液
		
	
是具有液体特征的胶体体系
		
	
分散的是固体或者大分子
		
	
分散的粒子大小在1-100nm之间
		
	
溶胶不是物质而是一种「状态」
		
 
	
凝胶(Gel)
亦称冻胶
		
	
是溶胶失去流动性后
		
	
一种富含液态的半固态物质
		
	
其中液体含量有时可高达99.5%
		
	
固体粒子(胶体颗粒或者高聚物分子)相互交联
		
	
形成连续不断的空间网络状结构
		
	
		
	
溶胶-凝胶(Sol-Gel)技术
溶胶凝胶是一种由金属有机化合物、
		
 
	
金属无机化合物或者上述两者混合物
		
 
	
经过水解缩聚过程
		
 
	
逐渐凝胶化及相应的后处理
		
 
	
而获得的氧化物或其他化合物的工艺
		
	
		 
	
		
	
溶胶-凝胶(Sol-Gel)技术的发展
		
	
1984年
1939年
1971年
		
	
20世纪80年代至今
		
	
溶胶-凝胶(Sol-Gel)法
是制备材料的化学方法中一种重要方法
		
 
	
包括化学沉淀法、水热法、微乳液法等
		
 
	
也被称为制备固体材料的四种主要方法之一
		
	
		
	
溶胶-凝胶(Sol-Gel)技术工艺流程
		 
	
		
	
水热法合成 IBN-9
在45°下
		
 
	
将0.067g CTAB 溶解于32 ml 的氨水溶液
		
 
	
随后加入0.9 ml 的正丁醇
		
 
	
静态状态下逐滴滴加0.312g TEOS
		
 
	
改混合物在45°陈化24小时
		
 
	
反应釜中100摄氏度下再处理24小时
		
 
	
抽滤、洗涤得到固体粉末
		
 
	
550摄氏度、空气中煅烧6小时得到*后的产物
		
	
		 
	
		
	
2
目录二
在制备纳米粉体中的应用
		
	
基本类型
分类标准:原料和机理的不同划分
		
 
	
		 
	
		
 
	
传统胶体溶胶-凝胶法
先将胶质颗粒(直径一般为1-100nm)
		
 
	
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溶胶
		
 
	
然后通过蒸发转化为凝胶
		
 
	
凝胶化作用由溶胶中的胶质颗粒之间的静电
		
 
	
或空间相互作用控制
		
	
静电作用
溶胶体系中
		
 
	
由于静电引力的存在会使溶液中的反离子
		
 
	
向颗粒表面靠拢,并排斥同离子
		
 
	
固体表面电荷与溶液中反电荷形成了双电层结构
		
 
	
被吸附的离子与固体表面结合牢固
		
 
	
固体和液体相对运动时
		
 
	
固体带动部分反离子一起滑动
		
 
	
		 
	
		
 
	
金属有机化合物聚合凝胶法
1、金属醇盐水解法
		
	
金属有机化合物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
		
 
	
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
		
 
	
如水解、缩聚和聚合
		
 
	
形成连续的无机网络凝胶
		
 
	
是目前溶胶凝胶技术*为常用的方法
		
	
		 
	
		
	
2、金属螯合凝胶法
		
	
通过可溶性螯合物的形成
		
 
	
减少前驱液中的自由离子
		
	
在制备前驱液时添加强螯合剂
		
 
	
例如,柠檬酸和 EDTA
		
 
	
再通过控制一系列实验条件
		
 
	
如,溶液的 PH 值、温度和浓度等
		
 
	
移去溶剂将发生凝胶化
		
	
有机聚合玻璃凝胶法
1、原位聚合法
		
	
有机单体聚合形成
		
 
	
不断生长的刚性有机聚合网络
		
 
	
包围稳定的金属螯合物
		
 
	
从而减弱各不同金属离子的差异性
		
 
	
减少各金属在高温分解过程中的偏析
		
 
	
典型代表 Pechini 法的基本原理是
		
 
	
羧酸和醇的酯化
		
 
	
由金属螯合物之间利用a-羟基羧酸和多羟基醇的
		
 
	
聚酯作用形成聚合物
		
 
	
2、聚合物前驱液法
		
	
首先在含水的金属盐溶液中加入
		
 
	
水溶性聚合物
		
 
	
*常用的是聚乙烯醇(PVA)
		
 
	
聚丙烯酸(PAA)、聚乙烯亚胺(PEI)
		
 
	
它们都是阳离子的配位有机聚合物
		
 
	
将大大改变原含水前驱液的流变性能
		
 
	
而后金属离子将充当聚合物之间的交联剂
		
 
	
聚合链间的随机交联
		
 
	
把水围在生长着的三维网络中
		
 
	
使系统转变为凝胶
		
	
工艺制备过程
		 
	
		
 
	
		 
	
3
目录三
在制备纳米薄膜中的应用
		
	
优点
1、用基片浸渍溶胶后热处理的简单方法
		
 
	
即可制备薄膜,设备简单
		
 
	
2、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均匀度高
		
 
	
多组分均匀度可达分子或原子级
		
 
	
3、对衬底的大小和形状要求较低
		
 
	
4、后处理温度低,在远低于陶瓷烧结
		
 
	
或玻璃融化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即可获得
		
 
	
5、对多元组分薄膜,几种有机物互溶性好
		
	
溶胶-凝胶法制备方法
1、醇盐法制备薄膜
反应体系包含
		
 
	
金属醇盐、溶剂(甲醇、乙醇等)、水
		
 
	
催化剂(酸、弱碱)
		
 
	
水解速度控制剂(乙酰丙酮等)
		
 
	
成膜控制剂(PVA、DMF 及聚乙二醇等)
		
 
	
		 
	
2、非醇盐法制备薄膜
		
 
	
反应体系的确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以烧结陶瓷主成分为依据选择相应的无机前驱体
		
 
	
合成初期的化学现象具有代表性
		
 
	
涉及单组分和多组分氧化物
		
 
	
		 
	
		 
	
		
 
	
工艺流程图
		 
	
		
 
	
应用
常用薄膜涂覆工艺
		
	
浸渍提拉法
		
 
	
旋转涂覆法
		
 
	
流动涂膜技术
		
 
	
滚动/照相凹版涂镀技术
		
 
	
		 
	
		
	
		
	
4
目录四
在制备纳米结构纤维材料中的应用
		
 
	
纳米纤维
广义上指材料在空间两个维度上
		
 
	
尺寸为纳米尺度
		
 
	
如,纳米丝、纳米棒、纳米管等
		
 
	
纳米纤维制备方法
		
 
	
拉伸、模板聚合、相分离、自组织
		
 
	
海岛型双组分复合纺丝、静电纺丝
		
 
	
分子喷丝板纺丝法等
		
 
	
其中静电纺丝技术是*成熟、能够直接、连续
		
 
	
制备聚合物纳米纤维
		
	
静电纺丝技术
聚合物溶液或者溶体
		
 
	
在强电场中进行喷射*终固化成纤维
		
 
	
相对于常规技术的织物
		
 
	
由静电纺纤维构成的无纺织物具有大的比表面积
		
 
	
以及纤维表面具有小孔等特殊形态
		
 
	
这样的特性使得该纤维在组织工程、过滤、超敏感传感器等方面
		
 
	
有很大的潜在应用前景
		
	
		 
	
工艺流程
		 
	
		
	
纳米纤维应用
由于具有低密度、高孔隙度、大的比表面积
		
 
	
柔顺性好、力学性能优良等等特点
		
 
	
在防护服、仿生材料、光电材料、声学材料、细胞载体和航天航空等领域
		
 
	
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5
目录五
总结和展望
		
	
		
	
前景
		
	
溶胶-凝胶技术以其多种优点及高度灵活性
		
 
	
从而在膜的制备、色分析、光分析
		
 
	
电分析、纳米材料的制备
		
 
	
生物杂化材料及复材料的制备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不足
		
 
	
原料价格较高
		
 
	
工艺时间较长等
		
 
	
		
 
	
展望
		
 
	
		整体上来说
 
	
		
 
	
此领域尚属起步阶段
		
 
	
研究不够深入
		
 
	
许多基础理论应用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
		
 
	
随着各种性能应用技术的研究日益深入
		
 
	
溶胶-凝胶技术
		
 
	
必将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它越来越大的作用
 
 
	
	
 
     
    


